www凯发
当前位置:首页 > k8凯发首页登录

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对比优劣势都在哪?一文看懂!

来源:k8凯发首页登录 发布时间:2024-03-09 23:51:58 阅读:1 次 0


  记者:现在复合机器人很流行,如果工业机器人跟AGV结合做成复合机器人,是否能实现移动新能源充电桩等相关业务?索利洋:实际上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不同。工业机器人是交流供电,而AGV一般是直流供电,如果要相结合,就需要改变工业机器人的供电系统。工业机器人重量毕竟重,因为AGV是靠电池供能,所以负载的重量越轻越有利,续航越久,如果负载工业机器人,那么每次运输总距离有限。因此工业机器人和AGV配合存在劣势,不太适合。

  而协作机器人与AGV存在很明显优势,重量轻,也支持48V直流供电,不过也存在劣质,因为协作机器人负载小,常规为3kg、5kg、10kg,但也有个别厂家推出15kg、20kg,不过我个人觉得,当负载达到这个级别的时候,就不是真正的协作机器人了,因为安全性会大幅度降低,除非工作速度很低。因此我认为,如果协作机器人能够负担充电桩的插头及电缆重量,这会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不过目前看,AGV+协作机器人运用在室外的话,难度是比较大,因为室外环境很复杂(天气、噪音),定位会受干扰。但这不类工程是否可推广,除了协作机器人和AGV本身,还应该要考虑充电桩的建设,是否兼容这种方案,周围建设情况?路面如何铺设?要怎么导航?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因为室外不一定可以满足AGV的操作条件,所以我认为你刚才提到的这种情况目前应该属于展示阶段或者室外环境友好的情况。不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将来肯定不仅限于楼宇内,楼宇外甚至远郊区肯定都需要,到了这种大量建设阶段的时候,这个方案要适合各种作业环境的话将比较难。记者:在软件方面,工业机器人有像协作机器人一样做一些线上的开源平台吗?索利洋:目前工业机器人还没做组合的开源软件包,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协作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的玩法是有本质区别的,协作机器人必须开放软件或硬件接口,因此会开源让大家来做,而工业机器人不会,根本原因是协作机器人基本没集成商,而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商就是一直在挖掘场景解决机器人怎样更好地使用,这是工业机器人集成商的生存之道。

  大多协作机器人本身“傻瓜化”,安装简单,简单易操作,客户可直接操作使用,这便省去了集成步骤(因为协作机器人简单,集成商体现不出价值,因此协作机器人大多数情况是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端的),但在没有集成商配合的情况下,协作机器人怎样推广呢?这就是这类平台的作用了,无论是硬件接口还是软件接口,厂家都对外开放,客户能自己做与接口相关的软件,或者说,接口统一了,用户都能够做到即插即用,它的目的是避开集成环节,让更多的人把接口标准化,包括软件、硬件。协作机器人没有发挥出其优势,因此集成商也不愿推广协作机器人,推广协作机器人的更多的是渠道商、代理商。但渠道商、代理商也只是简单的推广销售,做不了工艺,也是因为协作机器人做不了工艺,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搬运类工作,复杂的做不了,因此目前集成商其实是做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无法绕开集成环节的。在没有集成商的帮助下,协作机器人就只能靠自身,通过接口标准化,让更多的客户能够参与到与自身机器人配合的软件、硬件的开发工作里面,这是协作机器人的思路。记者:现在很多行业都在提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机器人作为执行层面,未来哪些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是非常容易普及的?现在工业机器人运用比较多还是汽车跟3C,在更好更先进的技术出现之后,会有哪些行业能够深入?索利洋:从目前的工业网络技术层面来说,行业做到工业互联网并不难,我认为工业互联网很简单,就是设备联网,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任和一个厂家,只要想做联网,都可以做。我认为开展工业互联网,包括云计算,最大的问题不在技术层面,因没有5G网络,用4G、wifi一样可以做互联网,现在很多厂家用wifi来做一样可行。我认为现在的技术可完全做互联网,只是要看厂家是否愿意做,厂家做了之后遇到的问题不属于技术问题,属于商业模式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工业互联网收集的谁的数据?谁是数据的主人?这个数据收集之后给谁使用?是否有人愿意花钱买这一些数据?等等别的问题。例如机器人有互联网接口,机器人在用的时候能收集一些数据,因为机器人是卖给集成商的,以焊接工艺来说,焊接工艺有很多参数,参数的设置以及跟焊接的配合,集成商会认为这里面有很多他们自己的核心技术、行业经验、工业经验在里面。在集成商做完方案之后会提供给计算机显示终端,当客户在使用的时候,如果开放接口,集成商是否愿意?反过来看,集成商想收集终端使用数据,以查看焊接工艺使用情况,计算机显示终端又不一定愿意。因此,这里面存在很大的商业模式、数据所属权、谁为数据买单的问题,我认为,目前国内开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工作,这样的一个问题是一直困扰上下游的最严重的问题,因为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数据无偿的贡献出来。

  我们理想的工业互联网模式是,以焊接为例,我们把业内所有的焊接数据都传到一个云平台上,云平台收集各家的机器人和焊机配合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的计算,或者深度学习,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把最好的参数再反馈给用户。但谁愿意将这一些数据上传到公开的云平台上?应该90%以上的企业都不愿意将自己的数据公开到云平台上。但数据不公开,又何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达到特别好的效果呢?没有数据就没这个好的结果,因此这是模式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所以,现在国内有些公司就转变思路了,不做大的云平台,不做真正的大数据分析,只做边缘化的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现在有很多边缘化人工智能,边缘化数据处理,边缘化云端数据类似的词语出现。边缘化代表将数据私有化,就是客户想要数据,但是不把数据公开,所有的数据可能就在设备端就做AI算法,优化数据。还有一种私有云,这个云只有企业内部使用,不分享给其他人,这些做法都是在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云计算的妥协的方法,这些妥协的办法已经失去了大数据、云计算的概念和意义了,只能说是一部分小数据的优化和小部分的工业互联网。记者:现在协作机器人很多都是能将很多数据回收私有化,相当于提供整套流程的服务,工业机器人能采取这种模式吗?索利洋:我认为协作机器人的推广,不是靠工业互联网或数据优化,因为它在很多层面上替代不了工业机器人,因为它现在还没有一个批量爆发的点是工业机器人不能替代的,这是本质。现在很多企业用工业机器人,但又有多少企业在做机器人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呢?很少很少。配天95%的客户使用工业机器人都只是在本地做某一个动作,仅此而已,也不考虑收据数据或其他,虽然我们把这作为一个热点和方向,因为他们只在乎机器人是否能达到他们的工艺技术要求,是否能替换人工作,就这么简单。